【院訊】111學年度政大傑出校友—為正義打抱不平 蔡烱燉鼓勵學弟妹堅持目標勇往直前

  • 2023-05-09
  • 林侑儒

【法學院訊】

照片
圖一:蔡燉現為大法官兼司法院副院長,積極推動司法改革,對於法官之審判獨立與法官倫理具有深入研究,關懷弱勢人權,以法官為終身之志業。擔任司法院副院長期間,蔡燉完成勞動事件法之制定,他也積極推動裁判書之簡化及通俗化。曾任多屆法官協會理事長,促成國際法官協會來臺舉辦年會,大幅提升我國法官之國際能見度。

校訊記者郭宇璇報導 攝影:秘書處

司法院大法官兼副院長蔡烱燉畢生在法律界奉獻心力,他笑稱自己從小性格木訥,唯獨對不公義的事無法保持沉默。為了往法律領域發展,蔡烱燉高中時自理組降轉到文組,大學時也如願就讀政大法律系,更於大三時擔任系學會會長。畢業後他擔任法官多年、致力於推動司法改革,並於2016 年受總統提名為大法官。

蔡烱燉分享,當時的法律系系主任、前大法官劉鐵錚做事嚴謹的態度,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他;他也曾聽法律系老師提醒法律人要將眼光放遠,因為法律牽涉的層面相當廣,「所以我大學學東西像海綿一樣,儘量去吸納。」大學期間他曾接觸會計學、政治學、心理學與哲學等領域的知識,也確實幫助他在審理不同類型的案件時,能用更多元的觀點思考。「法官不是萬能的,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都要做研究,才能專業的判斷。」蔡烱燉認為,大學期間的法律訓練主要為邏輯思考能力,若要成為一位稱職的法官,仍需要時時學習、精進各方面的學識,以因應日趨多元的社會環境。他指出,許多案件都不只單純涉及法律,如家事及少年案件等,也時常需借助心理學的專業。

回顧在政大求學時的記憶,蔡烱燉分享,大一時住在宿舍,傍晚時常聽到後來成為知名民歌手的黃大城(民族社會學系)在彈吉他;以及在醉夢溪畔散步,也是他大學期間印象深刻的回憶。讀書之餘,蔡烱燉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,如救國團舉辦的金門戰鬥營、登玉山活動,以及國際事務研習營等,開闊視野與人脈。

自政大畢業,服完兵役後,蔡烱燉繼續於中興大學就讀法律碩士班,並於碩士班畢業後,接受司法官培訓,於1983 年間初任法官,1985 年間回到母校法研所博士班就讀,以勞工議題為研究主軸,於1992 年間取得博士學位,擔任法官期間也特別關注此類爭議。此外,他也期盼我國能借鏡國外制度與經驗,早日完成金字塔型訴訟制度的建構,意即將最多訴訟資源分配至第一審,二審次之,終審法院則主要負責法律見解的統一與詮釋等工作,以提升司法效能。

對於此次被推選為傑出校友,蔡烱燉笑說,這讓他回想起七年前被推薦為大法官兼副院長的心情,皆是感到意外、同時也非常感謝遴選委員的肯定。他表示,法官是他一直都很熱愛的工作,能為訴訟當事人解決爭端、實現公平正義,「有這樣的理念,就不會覺得辛苦。」

蔡烱燉也以「抓定方向、勇往直前、堅定不移」鼓勵學弟妹,他認為,無論法律系學弟妹將來是否從事相關工作,法律專業訓練所培養的推理思考能力,在各個領域皆能發揮作用,「可以善用這樣的能力,往自己喜歡的領域發展;抓住對的方向,努力去做。」

(本篇報導原刊於政大校園新聞,感謝秘書處二組授權轉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