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院訊】指南伴飛天使計畫系列講座(四)—法律服務的長期策略

【法學院訊】

李宣毅學長藉由簡報呈現自身法律服務長期策略的圖像
圖一:李宣毅學長藉由簡報呈現自身法律服務長期策略的圖像。
與談階段游成淵學長清晰的道出如何創造自身的被需求性
圖二:游成淵學長清晰的道出如何創造自身的被需求性。
吳瑾瑜院長致贈感謝狀予游成淵學長
圖三:吳瑾瑜院長致贈感謝狀予游成淵學長。
吳瑾瑜院長致贈感謝狀予李宣毅學長
圖四:吳瑾瑜院長致贈感謝狀予李宣毅學長。
講座圓滿落幕大合照,參與者比出C的姿勢,象徵NCCU的意涵
圖五:講座圓滿落幕大合照,參與者比出C的姿勢,象徵NCCU的意涵。

撰文:林冠良 攝影:吳佳芯

第四場指南伴飛天使計畫系列講座於9月27日以實體和線上同步進行,在劉定基老師及朱德芳老師策畫下,於法學院明達講堂正式登場。本次講座邀請經驗豐富的游成淵學長、李宣毅學長前來分享職涯經驗,彰顯出執業律師的道德操守與公益服務情懷。講座由本院吳瑾瑜院長揭開序幕,道出指南伴飛計畫的核心價值,不僅在於提供甫步入職場的學弟妹,於新手階段的建議及方向,也非常歡迎在學的同學提早聆聽學長姐傳授的祕笈功法,吳院長並特別表示學生家長高度肯定本系列活動的價值。

游成淵學長接著介紹自己的職涯從小所、大所受雇律師乃至於合署的訓練軌跡,說明業務型、專業型、公益型導向的服務長期策略,也強調律師須時時學習、維持專業形象並具遵法意識,投入公益活動,積累不同領域能力。游學長分享自身參與公部門的法律服務經歷,舉凡縣市政府的法律諮詢、擔任政府部門的法規委員、採購申訴與履約爭議、協助地方政府體育局處理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的諸多問題。

第二位主講者是時時關注及參與社會運動的李宣毅學長,因學長來自臺中,所以用臺中執業律師常面臨的狀況作為引子,鑑於博奕事業盛行及衍生詐騙、洗錢問題,導致律師欲在當地銀行開戶遭遇困難。李學長接著分享公益活動面向,他強調律師在其中的角色,結合同僚發揮眾志成城的號召力,如何影響社會政策與法律的變化。李學長也提及參與諸多社會時事議題的經驗,從關廠工人案回憶起,當時受惡意倒閉波及的工人,在台鐵臥軌行動所衍生的大量訴訟,再談及其他參與過的社會案件與公共事務的投入,如洪仲丘案、鄭性澤案、擔任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分會副理事長等。

講座尾聲,多位與會者熱烈提問,游學長回應提及多元選擇思維,可嘗試律師轉任法官,並強調平時須學會拒絕的能力,愛惜自身羽毛,勿為了一時金錢誘惑而將名譽毀於一旦,而是透過經驗與資源的累積,定位自身市場。李學長也回應執業的兩堂必修課:第一、別相信當事人;第二、嚴厲檢視證據,必須清楚委任關係及金流,並再次提醒公益參與的可貴。